李端澄(1444 ~ 1515),号知非子,武陟县王顺村人。进士出身,历任肃州兵备副宪、云南按察使。
明弘治七年(1494)谕令肃州加固嘉峪关,肃州兵备道李端澄主持在嘉峪关西罗城正门项修建嘉峪关楼。从《肃镇华夷志》《重修肃州新志》可知,北长城已于此前修成。关楼为兵备道李端澄主持修建。《敦煌杂钞》记载:“ 兵备道李端澄构大楼以壮观,望之四达。” 又有《重修肃州新志》记载:“嘉峪关楼,在关城西门上。副使李端澄建。”结束了嘉峪关有关无楼的历史。
在嘉峪关还流传着一个“一块砖”的故事。当年的嘉峪关是个不毛之地,在此建造关城,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李端澄为了不浪费国库银两,招募了全国数百名能工巧匠,让大家献计献策。一位名叫易开占的工匠提出要想节省材料必须先绘出整个关城的图样,根据图样再制作出小模型,然后按比例放大,就会精确地计算出全部用料。易开占经过计算,算出关城全部用砖共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李端澄如数给了易开占预算的砖。有人不相信易开占能够计算如此精准,偷偷藏了一块砖,准备在工程结束时找个说法。没想到,工程收尾时,偏偏少了一块砖,李端澄一看相差不大,另找了一块砖补上了。藏砖的人被感动了,于是拿出这块砖并说明情况。参与筑关的人员震惊了,作为对奇迹的补偿和展示,人们特意将这块砖放在西瓮城“会极”门楼后边的一处狭窄檐台上,以求永世纪念。“一块砖”的故事也不胫而走。这既是对我国能工巧匠的赞美,也是对李端澄勤俭节约的肯定。
在万历《武陟县志》中,有一篇何瑭所作的《按察使李公墓表》,文中记述了李端澄不肯行贿刘瑾,因而获罪的事情:“时逆瑾擅权,势焰熏天,公卿士夫多奔走纳贿,公独无所通, 乃文致其罪,带回陕西,罚种数百石。庚午秋,瑾以大逆族,公始获释,致仕东归。”
李端澄墓位于武陟县西陶镇王顺村东二百米处,墓高 1.5 米,周长 6 米,墓前蛟龙“圣旨”碑首,高 0.9 米,宽 0.7 米,为明代遗存,碑身高 1.8 米,宽 0.63 米,民国二十五年(1936)复制,碑文乃名人何瑭撰书。墓碑上方刻“清廉正直”。
李端澄墓碑
李端澄“圣旨钦命入乡贤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