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博物馆成立于1965年,由郭沫若先生题写馆名。原址位于焦作市人民公园内,自1996年迁入现馆址(焦作市山阳区建设中路72号)。焦作市博物馆是以文物收藏保管、陈列展览、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主要职能的公益性国有事业单位,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省级文明单位、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市廉政教育基地。2017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设立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2019年,“小小讲解员”被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河南省优秀文化志愿服务项目”。2020年,河南省文物局授予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同年,本馆选手夺得全省第八届讲解员讲解大赛一等奖。
馆区占地24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500平方米,展厅面积5000平方米。由主展厅、临展厅、文物库房、文物修复室、技术用房等组成,设办公室、陈展部、社教部、保管部、人事教育科、保卫科等部室。现有藏品15598件,其中一级文物28件,二级文物178件,三级文物2444件,主要类别有陶器、瓷器、铜器、书画、钱币、杂器以及近现代文物。特色藏品汉代陶仓楼被誉为“山阳瑰宝”,享誉海内外。
自2005年至今,馆藏汉代陶仓楼、元代出行仪仗俑等重点文物先后赴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美国、法国、沙特阿拉伯展出。陶仓楼先后参展2010上海世博会、2014年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2018年沙特阿拉伯“华夏瑰宝”展、2019年“亚洲文明论坛”中国国家博物馆“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2008年、2019年两次参展日本“三国志”展。2010年至2011年,元代出行仪仗俑中的蒙古驭马俑曾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展出。焦作出土的元代杂剧雕砖俑入选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本。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均藏有焦作出土的特色文物。2020年至2021年,陶仓楼分别在中华世纪坛、深圳、成都等地参加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和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举办的全国巡展。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维也纳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瑞士联邦高等理工大学、日本国立奈良博物馆学者多次来馆参观或进行课题调研。
焦作市博物馆自2009年起全面对公众免费开放。现有“巧手赋新生——焦作文物保护科技成果展”、“窑火神工--馆藏瓷器精品展”、“山之阳--焦作古代历史文物陈列”、“山阳石刻陈列”4项基本陈列,展出文物近500件(套),较集中的展示了焦作地区古代文明和城市文化底蕴。另有常设展览“清风怀川——焦作历史名人廉政文化展”。此外,馆内每年还举办十余项临时展览,为公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自2012年起陆续编撰出版《焦作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元代靳德茂墓出土文物科技保护及其相关研究》等5本学术书籍。2018年出版首部中英双语《山阳印记——汉代陶仓楼综合研究》。我馆每年举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活动。
在中华传统节日、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自然和文化遗产日期间,对公众特别是未成年人开展一系列弘扬传统文化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其中“小小讲解员”是针对未成年人开展的品牌项目。自2016年起创办,迄今已举办六届,培训了一支300余人的中小学生志愿讲解队伍。每年6月份面向社会招募,通过对孩子们进行授课模拟、展厅实训、竞赛考核等方式,提高其历史文化水平和表达能力,增进中小学生的爱国爱乡之情。该项目于2019年6月被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河南省优秀文化志愿服务项目”。
2020年,焦作市博物馆加入河南省博物馆学会文创专业委员会,参与“万科杯”第七届河南省博物馆文创设计大赛筹备活动。汉代陶仓楼等馆藏特色文物将在焦作市首届文创大赛中亮相。此外,陶仓楼造型纪念印章是参观焦作市博物馆的特殊标志,深受国内外观众欢迎。2020年,陶仓楼印章完成升级,重新设计了连阁式陶仓楼印面,增加五层彩绘陶仓楼印面,现有中英双语对照两个版本的印章新造型,为观众提供盖章留念服务。
焦作市博物馆与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大学、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联系密切。一是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二是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平台,三是为教师提供上岗培训的历史文化教育现场课。2019年首次启动“送展进校园 军营 乡村”活动,以图片展结合文物仿制模型、介绍科研书籍相结合的方式,对在校生、部队官兵、孤残儿童、贫困村留守儿童等进行古代历史文化普及教育,宣讲文物科技保护知识和《文物保护法》。结合每年的国际儿童节、建军节等节日,以多种方式慰问焦作市儿童福利院及驻焦部队,进行互动交流。
焦作市博物馆成立于1965年,由郭沫若先生题写馆名。原址位于焦作市人民公园内,自1996年迁入现馆址(焦作市山阳区建设中路72号)。焦作市博物馆是以文物收藏保管、陈列展览、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主要职能的公益性国有事业单位,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省级文明单位、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市廉政教育基地。2017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设立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2019年,“小小讲解员”被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河南省优秀文化志愿服务项目”。2020年,河南省文物局授予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同年,本馆选手夺得全省第八届讲解员讲解大赛一等奖。
馆区占地24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500平方米,展厅面积5000平方米。由主展厅、临展厅、文物库房、文物修复室、技术用房等组成,设办公室、陈展部、社教部、保管部、人事教育科、保卫科等部室。现有藏品15598件,其中一级文物28件,二级文物178件,三级文物2444件,主要类别有陶器、瓷器、铜器、书画、钱币、杂器以及近现代文物。特色藏品汉代陶仓楼被誉为“山阳瑰宝”,享誉海内外。
自2005年至今,馆藏汉代陶仓楼、元代出行仪仗俑等重点文物先后赴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美国、法国、沙特阿拉伯展出。陶仓楼先后参展2010上海世博会、2014年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2018年沙特阿拉伯“华夏瑰宝”展、2019年“亚洲文明论坛”中国国家博物馆“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2008年、2019年两次参展日本“三国志”展。2010年至2011年,元代出行仪仗俑中的蒙古驭马俑曾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展出。焦作出土的元代杂剧雕砖俑入选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本。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均藏有焦作出土的特色文物。2020年至2021年,陶仓楼分别在中华世纪坛、深圳、成都等地参加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和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举办的全国巡展。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维也纳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瑞士联邦高等理工大学、日本国立奈良博物馆学者多次来馆参观或进行课题调研。
焦作市博物馆自2009年起全面对公众免费开放。现有“巧手赋新生——焦作文物保护科技成果展”、“窑火神工--馆藏瓷器精品展”、“山之阳--焦作古代历史文物陈列”、“山阳石刻陈列”4项基本陈列,展出文物近500件(套),较集中的展示了焦作地区古代文明和城市文化底蕴。另有常设展览“清风怀川——焦作历史名人廉政文化展”。此外,馆内每年还举办十余项临时展览,为公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自2012年起陆续编撰出版《焦作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元代靳德茂墓出土文物科技保护及其相关研究》等5本学术书籍。2018年出版首部中英双语《山阳印记——汉代陶仓楼综合研究》。我馆每年举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活动。
在中华传统节日、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自然和文化遗产日期间,对公众特别是未成年人开展一系列弘扬传统文化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其中“小小讲解员”是针对未成年人开展的品牌项目。自2016年起创办,迄今已举办六届,培训了一支300余人的中小学生志愿讲解队伍。每年6月份面向社会招募,通过对孩子们进行授课模拟、展厅实训、竞赛考核等方式,提高其历史文化水平和表达能力,增进中小学生的爱国爱乡之情。该项目于2019年6月被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河南省优秀文化志愿服务项目”。
2020年,焦作市博物馆加入河南省博物馆学会文创专业委员会,参与“万科杯”第七届河南省博物馆文创设计大赛筹备活动。汉代陶仓楼等馆藏特色文物将在焦作市首届文创大赛中亮相。此外,陶仓楼造型纪念印章是参观焦作市博物馆的特殊标志,深受国内外观众欢迎。2020年,陶仓楼印章完成升级,重新设计了连阁式陶仓楼印面,增加五层彩绘陶仓楼印面,现有中英双语对照两个版本的印章新造型,为观众提供盖章留念服务。
焦作市博物馆与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大学、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联系密切。一是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二是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平台,三是为教师提供上岗培训的历史文化教育现场课。2019年首次启动“送展进校园 军营 乡村”活动,以图片展结合文物仿制模型、介绍科研书籍相结合的方式,对在校生、部队官兵、孤残儿童、贫困村留守儿童等进行古代历史文化普及教育,宣讲文物科技保护知识和《文物保护法》。结合每年的国际儿童节、建军节等节日,以多种方式慰问焦作市儿童福利院及驻焦部队,进行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