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768 ~ 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州)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不仅在文学史上被尊称为“百代文宗”,有着崇高的地位。由于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勤政爱民,在历史上也有很高的评价。
唐元和十四年(819),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到广东潮州任刺史。治潮八月,政绩昭彰,为民办了很多好事实事,被历代治潮的官员视为施政的楷模,为民众所缅怀,以至潮州的山水都易姓为“韩”,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潮州人民在八百多年前修建了韩文公祠以纪念、缅怀韩愈。该祠 2006 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 年 5 月被中央纪委监察部列为第一批全国廉政教育基地。
唐代诗人白居易称赞韩愈“性方道直,介然有守,不交势利,自致名望”。韩愈清正廉洁的品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贪占。韩愈一生贫寒,由于家庭负担重,门生众多,常常入不敷出,过着“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的生活,但他从不因生活拮据而贪占腐败。在被贬潮州期间,他的上司念其生活清苦,主动给他增加俸银五十千,被他婉言谢绝,表示“积之于室, 非廉者所为;受之于官,名且不正”。二是不受贿。韩愈曾担任过刑部、兵部、吏部侍郎和京兆尹等重要官职,从未利用职权索贿受贿,连官场间的“互相赠送”也被他视为非正当行为。唐元和十三年(818),韩愈撰写《平淮西碑》,文中如实叙述了淮西平叛中各路将领的功绩,特别是对在朝中饱受非议的节度使韩弘给予公正的评价。韩弘感念其恩,送五百匹绢表达谢意。韩愈不愿接受,写《奏韩弘人事物表》向皇帝说明此事。后经皇帝特批,于是又写了《谢许受韩弘物状》谢恩, 才收下这五百匹绢。三是不违规。唐长庆三年(823),韩愈转任吏部侍郎,恰好这一年,他的侄孙韩湘(字北渚)得中进士。当时韩家人希望韩愈安排韩湘在京城做官,以便照顾正在患病的韩愈。韩愈没有这样做,他按照吏部的有关规定,派韩湘到远在千里之外的江西道观察使薛放幕府任职。
韩园中的韩愈塑像
潮州韩愈勤政廉政展览馆
沁阳怀朴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