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古称覃怀、河内、山阳,北依太行,南面黄河,与洛阳隔河相望。焦作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遗产丰厚。此次“河洛遗珍——洛阳都市圈文物联展”之“山阳风物——焦作”部分,展出18件(组)焦作市博物馆藏的精美文物,其中汉代陶仓楼和宋代当阳峪窑瓷器最具特色。
战国时焦作始称“山阳”,秦时为长信侯嫪毐的属地。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5年),置山阳县,属河内郡。东汉末年,魏王曹丕废汉献帝刘协,封其为“山阳公”,居浊鹿城(今焦作修武县北),山阳城为其食邑。现存山阳城故城东北修武县古汉村有汉献帝禅陵,故城城西附属墓地的马作墓群曾出土“山阳”铭文陶罐。
焦作汉代文物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彩绘陶仓楼,就全国范围而言,焦作地区出土汉代陶仓楼数量最多,最为精美。从建筑样式上可分为带院落高层式、连阁式、联仓式等,仓楼外立面多有彩绘,绘制人物、动物、几何纹等图案。展览展出的五层彩绘陶仓楼,高达145厘米,由院落、仓体、楼阁组成,可拆分组合。院落门口站立一负粮袋俑,院内外各卧一狗,楼阁上有一人望向窗外。中间楼层外立面塑出斗拱,楼体绘流云、菱形、三角形等纹饰。
另一件正在展出的彩绘陶仓楼为联仓式,仓体为两个圆柱体三足粮仓,出土时内有粟。上部为庑殿顶建筑,仓体前有楼梯连接前廊。前廊绘云气纹,建筑外立面绘几何纹。
焦作汉代陶仓楼出土近200座,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明器,陶仓楼被视为古人灵魂的栖息之所,反映了汉代人的丧葬观念与信仰,今天的我们更是惊叹于汉代人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曹魏时期,嵇康居山阳二十年,好友吕安相伴,遥想“魏晋风度”,竹林七贤在山阳和洛阳两地谈玄论道,纵情山水,成为当时学术思潮的一股清流。
创烧于唐宋时期的当阳峪窑是焦作另一类极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当阳峪窑是宋代北方地区著名民间瓷窑之一,窑址位于修武当阳峪。
当阳峪窑主要烧制磁州窑系产品,以黑白釉剔花与绞胎瓷最具特色。绞胎瓷唐代巩义窑已有烧造,宋代以当阳峪窑所烧最出色,色调对比强烈,花纹呈美丽的羽毛状或编织纹。展览展出的绞胎瓷罐,用棕色和白色瓷土揉合成疏密有致的羽毛纹样,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当阳峪窑也是表现牡丹纹饰最多样的宋代瓷器品类,牡丹或缠枝或折枝,匠心独运,变化万千,拓展了我们对宋代瓷艺的认知,创造了中国瓷器民窑出品的典范。
(本篇新闻图片或视频略有删减)